云南被罵游客每人團費才1元 合同寫旅游購物團
“五一”小長假期間,一段近5分鐘導游辱罵游客的視頻瘋傳網絡,視頻中這位女導游用了“臉都不要”、“騙吃騙喝騙旅行”、“會遭報應”等激烈言辭辱罵并威脅游客,數分鐘里竟沒有游客打斷或者表達不滿。
視頻曝光后,社會輿論首先對準了這位導游違背職業道德的行為,而隨著調查的深入,關于“低價團”對游客、旅游從業人員以及整個行業影響的思考也愈加深入。記者調查發現,“低價團”除了強制購物的“潛規則”外,還存在強制收取高額押金等現象。專家指出,部分低價旅行團不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,游客想要維權困難很大。
低價團
那些沒直說的“潛臺詞”
還原事件起因還要追溯到4月中旬, 4月12日,在由昆明前往西雙版納之前,陳春艷帶團在云南密玉珠寶有限公司購物消費,因嫌游客購物量較少,在旅游車上辱罵游客并威脅取消行程安排、中止旅游合同,遂被游客錄像時長5分鐘左右。5月2日,該段導游辱罵游客的視頻被曝出。
從視頻中女導游的言辭以及事后調查可知,該旅行團是一直備受旅客詬病的“低價團”,每位游客行前僅繳納了1元的團費。所謂低價就是報團費用遠遠低于實際出行成本,不可避免,這其中也就暗藏了一些“潛規則”。
陳春艷在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,旅行合同上簽的就是“旅游購物團”。“我是按合同來帶團的,在回昆明途中,按合同要進幾個購物店。這引起了部分游客的不滿,說導游黑心,還罵我諷刺我。本來是要一直帶他們去西雙版納的,因此就沒有再跟了。”
事實上,旅行社靠低價團費引客,通過強制購物來“找齊”的營銷手段早就不新鮮了。在北京某事業單位任職的張女士就告訴中新網記者:“我前年從北京去韓國的4天團費才380元,倒也沒有強制購物,但需要給旅行社6萬元的押金,一放就是四個月。”
被追問押金的去向,張女士略帶擔憂的表示:“也知道旅行社是拿這筆錢去投資,但為了圖便宜就沒想太多,聽說這種已經有破產跑路的了。”可見,在同樣的誘人低價中,這些旅行團卻有著不同的“潛臺詞”。